作为西南地区首个2000㎡科技教育综合体,新东方智慧教育科技馆的落成标志着教育机构在科技赋能领域的战略升级。该场馆以"教育+科技"双轮驱动,既是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精准响应,也是对《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实践诠释。通过整合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资源,科技馆成功打造出"科技+教育"的旗舰项目,将传统课程升级为空间综合体,构建起覆盖"展-教-研-用"全链条的科创教育生态。这种战略定位不仅填补了区域高端科技教育空白,更开创了教育机构从内容提供者向平台生态构建者的转型路径。
模式创新:重构沉浸式学习场景
科技馆突破传统科技馆"参观+讲解"的单一模式,通过"天宫启航""火星基地"等八大主题展区,将航天科技与人工智能转化为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其自主研发的八大行星粒子形态交互系统、天宫启航航天交互体验台等设备,构建起技术壁垒。教学实践区设置的无人机编程、机器人对抗等8个专业教室,形成"场景化+沉浸式"的立体教学场景,使青少年在模拟火箭发射、火星基地建设等真实任务中完成知识建构。这种"知识传授-实践操作-创新启发"的教育闭环,本质上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创新,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
课程体系:打造跨学科融合范式
科技馆构建的"AI+航天+智造"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展现出显著的前瞻性与系统性。课程内容严格遵循教育部新课标要求,融入STEAM教育理念,形成从科技萌芽体验营到未来科技启航营的进阶式培养路径。值得关注的是,课程研发采用"自研+共研"模式:既依托新东方30多年教育积淀进行自主研发,又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共建课程。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确保课程内容既符合学术前沿,又具备教学可操作性。
新东方智慧教育科技馆的落成,本质上是一场教育供给方式的革命。它通过空间重构、课程创新、生态共建,成功打造出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先行样本。这种模式既破解了传统教育场景割裂的难题,
又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随着全国复制计划的推进,这种"科技馆+研学基地+创新中心"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望成为新时代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持续推动教育变革与科技创新的双向赋能。
下一篇:没有了